首页 > 黄芪 > 黄芪食用方法 > 要想气血好 多喝黄芪大枣汤

要想气血好 多喝黄芪大枣汤

时间:2020-09-23

 现如今药食同源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,像黄芪、当归、人参、西洋参等原本在中药店才能买到的药材,在超市里已经和八角、桂皮等调味料放在一起卖了。做菜或煲汤的时候放入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药材,的确能够加强食疗的功效。在素食中,补气的最佳食材当属黄芪。经常少量饮用黄芪大枣汤能够有效改善脾胃虚弱、气短乏力等症,此外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,增强抗病能力。

  原料:生黄芪:15克、大枣:5枚

  做法:将黄芪和大枣洗净,放入砂锅内,加两碗清水,盖上锅盖,先大火烧开,再转小火煮半小时,弃渣喝汤,每周饮用2-3次。

  提示:

  1. 如果气虚、气短比较严重,可将生黄芪换成炙黄芪,补气功效更强。

  2. 黄芪性偏温,补气升阳,易于助火,所以有阴虚阳亢、热毒亢盛、食积内停者不宜使用,以免加重阳热亢盛。

  【使用注意】本品甘温升补止汗,易于助火敛邪,故表实邪盛、气滞湿阻、食积内停、阴虚阳亢、疮痈毒盛者,均不宜用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、益卫固表、托毒生肌、利水退肿的功效,临床上可用它来主治许多病症。

  使用黄芪时,需注意黄芪有生黄芪、灸黄芪之分。灸黄芪区用于补中益气升阳,而利水、因表、托毒生肌多生用。因本药性偏温,补气升阳,易于助火,所以有阴虚阳亢、热毒亢盛、食积内停者不宜使用,以免加重阳热亢盛。黄芪用量可大至30-60g,但需注意不要太过量,否则会致胸闷。

  黄芪临床应用范围甚广,其味甘,性微温。金元医家张元素总结黄芪之功用有五,曰:补诸虚不足,一也;益元气,二也;壮脾胃,三也,去肌热,四也;排脓止痛,活血生血,内托阴疽,为疮家圣药,五也。本吕具有补气升阳、固表止汗、托疮生肌、利水退肿等多项功效。临证常用于治疗以下一些病症:

  气虚衰弱,倦怠乏力,或见中气下陷,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。可配人参、党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升麻、柴胡等药同用,补中益气汤为其代表方。表虚自汗。经常汗出不止,动则尤甚,是为自汗,多见于阳虚、气虚,外感表虚之证亦常见之。多与白术、防风及其它收敛止汗药如浮小麦、牡蛎、麻黄根等配伍使用,方如玉屏风散。

  气血不足,以至于疮疡内陷,脓成不溃,或溃后久不收口。黄芪有“疮家圣药”之称,对于上述病症,用之可托毒外出,促使疮疡尽早愈合,方如托里十补散。

  水肿、脚气。黄芪有利水退肿之功,若是气虚水肿之证则更为适宜,常配白术、茯苓、防已等利水渗湿药同用,方如防已黄芪汤。中风偏瘫,半身不遂,证属气虚推动无力,而致血行不畅,瘀阻络脉者。可重用黄芪为主药,再加红花、桃红、当归、川芎、地龙等活血通络之品,可收益气祛瘀,通经活络之效,方如补阳还五汤。

  此外,本品用治消渴之症亦颇有效,常合生地、麦冬、天花粉、山药等养阴生津之品服用,方如玉液汤。现时中药房一般备有生黄芪与炙黄芪,后者多以蜜炙。举凡固表止汗、利水退肿、托疮生肌、活血通络多用生品;而益气升阳则以选用炙黄芪为佳。

  黄芪,早见于《本经》,具有补中、益气、益卫固表、利水消肿、托疮生肌之功。其作用多表现为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。1 对血压的调节、2 对体温的调节3 对汗液、尿液的调节4对大便的调节5托毒与敛疮。中草药中许多药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,黄芪是一味有代表性的药物,中药的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引起世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。